找到相关内容29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北宋孤山智圆戒律思想研究

    复性”之路在于戒、定、慧之三学。   古者能仁氏之王三界也,愍群迷失正性而可复,而不知复之之路,于是乎碍之以戒律,静之以禅定,照之以智慧,则迷妄可息焉,正性可复焉,大为之防,人犹逾之。舍斯三者而言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1773495.html
  •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

    “家风细密,言行相应,随机利物,就语接人”。   (二)、接引三路   禅宗历来重视师承关系,唐末五代以来,禅宗五家更是机锋棒喝,电光石火,接化学人花样迭出。洞山一脉,家风绵密,在随机利物,就语接人...

    如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273505.html
  • 略谈汉文大藏经的编藏理路及其演变

    大藏经外,绝大多数典籍,包括中国佛教各宗各派阐述自己宗义的重要著作,统统被排斥在藏外,任其自生自灭,不少著作因而湮没无闻。对此智升无从辞其咎。又如辽代编纂大藏经,因为《坛经》是慧能的言行录而竟然敢于称为“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略谈汉文大藏经的编藏理路及其演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073639.html
  • 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

    建构寺庙丛林的形式理性时,它的功能就被缩减了。特别是因为僧律、戒条对于国法的依附,使僧侣的言行在法律上被限定于礼教的范围之中,以儒教经义来制订寺庙丛林、佛教群体共存的伦理关系,以此作为规范僧尼们行为的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2373840.html
  • 唯识问答

      而姑行之可乎﹖客曰:可也。余曰:子今姑静坐敛念,一切  不思可乎﹖客曰:谨受教。客于是瞑目静坐,敛念须臾﹔已  而报曰:仆顷者已如子言行之矣。余曰﹕子已敛念否﹖敛念  之时尚觉有他念否﹖客曰:非但...

    刘玉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1073982.html
  • 早期佛经中的派生词研究

    。不往敬佛宣道教者。不随佛教违失道节。(二七四/佛说济诸方等学经)  2.佛不谓此得究竟尽生死源。是等之类必堕地狱。所以者何。(二七四/佛说济诸方等学经)  3.是等之类虽□有言行不清白。虚言反教常...于彼世乃能逮得无所从生法忍。(二七四/佛说济诸方等学经)  5.当以一品行般若波罗蜜至于佛道。奉随颠倒无所慕乐。是等之类虽口有言行不清白。(二七四/佛说济诸方等学经)  页422  6.又问。须菩提。...

    竺家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174006.html
  • 增长五根,悟入实相

    身上。  因此,你会基于善意、慷慨、仁慈等崇高的想法来行事,会捐款给医院与那些因不幸而受苦的人。你会扶持家人、老人、残障者、贫困者、朋友,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。你会希望以纯净的行为、温顺的言行来创造更...

    班迪达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474073.html
  • 陶渊明

    自己的言行、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。以世俗的眼光看来,陶渊明的一生是很“枯槁”的,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,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。他的《五柳先生传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、《归园田居》、《时运》等作品,都是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774439.html
  • 汉藏史学的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

    官职来记述本朝历史及皇帝言行旨意。太宗还招请一批著名文人执 笔,参与史书编写。唐代史馆所修本朝史有四种:   一是起居注,由起居郎、起居舍人将皇帝每日临朝处理政事之情况详细记录,涉及各 类国家大事。...

    孙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874866.html
  • 达缘老和尚略记----陈艳

    一间民房 也是他睡的地方。 师十六岁皈依三宝,即怀出家之念,且以五戒十善严格要求自己;二十六岁正式出家,更以比丘戒律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,至今凡六十年如一日,不管在以前“文革”无理性的疯狂年代里,或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0875136.html